三百一十二章 请跳过,科普
038年—1227年)时期,即与中原的宋代相交错。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为“特赐广济大师之塔”)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有关学者认为,繁峙在元代之前即为蒙古管辖,并以大元为年号,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也正值宋代末年。上述两处之乐器图像,均与今日之二胡维妙维肖。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南宋之时,胡琴类拉弦乐器开始走上发展时期。中国大批制造乐器用的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故丝弦有“杭弦”之称。在当时文人的笔记、里也不时提及,在《绿窗新语》中的“金彦游春遇春娘”故事里,就写有:“金彦与何俞出城西游春,见一庭院华丽,乃王太尉庄。贯酒坐阁子上,彦取二弦轧之,俞取箫管合奏。”这“二弦”即是与胡琴形制十分相似的拉弦乐器。明代,胡琴类拉弦乐器随着戏剧和曲艺的兴起而有所改进和发展,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尤子求的《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由胡琴、箫管和拍板三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图中所绘的胡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