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章 国家工程

的难题和矛盾。各个城镇已然在面临国民就业的隐隐压力,国内未成年人口比例也攀升28%这个让人既开心又紧张的数字。随着更多近代农业机械和畜力的投入,国营或私营大农场的人力需求进一步降低,国内农林牧渔业的产出已经足以喂饱两倍于当前人口的肚皮。1634年的国内小麦价格已经跌破每吨80美元。从1627年开始执行的《粮食出口限制法案》还未彻底放开以前,一味再扩充农业规模只能进一步压低国内粮食价格,从而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所以指望如传统农业那样大量吸纳劳力已经不是解决就业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虽然国家近代工业的基础规模也已逐渐步入成熟期,但要全面爆发式扩张,所依赖的产业工人数量依然不足。每年能从正规职业教育渠道和在职培训获得的合格技工数量不过两三千人,整体工业发展依然受着原料供应和熟练技工人数的制约。所以,单纯扩大工业投资规模。也未必是有效解决大量新移民就业问题的好手段。本土第二个四年发展计划的核心之一,就是鼓励民间组建私营建筑公司,承担大规模的国家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将新增的移民劳力用来提升国家的基础国力。事关大战略方向的核心城镇发展,尤其是本土资源开发与军事安全的若干大型工程被提上了日程。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