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章 和平之灾

    。

    1634年7月18日,周二,宋州,津屯港。

    福河(康涅狄格河)下游一带的雨天持续了好几天,把大河两岸都泡得软绵绵的。但在福河出海口西侧的宋州地界,津屯镇码头并没有雨水拖延步伐,依然十分热闹。在这个雨天里参与港口工作的工人接近500人,几乎占去了全镇劳动人口的80。

    一群群身穿雨衣的码头工人忙碌地穿梭在港口和仓储区之间,重型蒸汽吊机将一件件漆着防水涂料的巨大木制集装箱从内河驳船上卸下,然后送到畜力牵引的轨道板车上,又拖到制定的仓储区停放。这些装满工农业原料的集装箱,大部分来自北边福河河谷的福河镇和东福镇。也许不久之后,还会有其他商船会再把这些货物运到国内外其他城镇。

    在福河出海口建立津屯港,不光是为了解决这些年迅速增加的人口,也是为了更高效地实现“福河河谷经济带”的对外商品物流。否则想要前往福河镇和东福镇的商船,都必须费时费力地从入海口溯流而上80公里水路。现在借助津屯港的便利位置,所有出入“福河河谷经济带”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通过低成本的内河驳船中转,从而节约大量的商船运力,而且津屯港本身也是一处优异的渔业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